【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晋公子重耳之亡》是《左传》中的一篇重要篇章,讲述了晋国公子重耳在流亡期间的经历,以及他最终返回晋国、登上王位的故事。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重耳的智慧与坚韧,也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与外交策略。
一、
《晋公子重耳之亡》主要记述了晋献公的儿子重耳因国内政变而被迫流亡国外,在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先后经过狄、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最终在秦国的支持下返回晋国,成为晋文公,开创晋国的霸业。
文中通过重耳的言行,展示了他在逆境中的成长与成熟,也体现了当时各国对贤才的重视和礼遇。同时,文章还揭示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外交关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晋公子重耳之亡,从者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胥臣。 | 晋国公子重耳逃亡时,跟随他的有狐偃、赵衰、贾佗、先轸、魏犨、胥臣等人。 |
亡于狄,狄人以女妻之,生伯鯈、叔刘。 | 他逃到狄国,狄人把女儿嫁给他,生了伯鯈和叔刘。 |
重耳居狄十二年,乃去。 | 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后,离开了。 |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 | 经过卫国时,卫文公对他无礼。 |
齐桓公厚礼之,妻以宗女。 | 齐桓公以厚礼相待,并将宗室女子嫁给他。 |
重耳辞曰:“吾舅氏也,非我族也。” | 重耳推辞说:“他是我的舅舅,不是我的同族。” |
乃止。 | 于是就停止了。 |
及楚,楚成王以周礼待之,赐之酒。 | 到达楚国时,楚成王用周礼款待他,并赐他酒。 |
楚子曰:“君若反国,何以报寡人?” | 楚成王问:“如果您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 |
重耳曰:“若以君之灵,得反国,愿与君共好。” | 重耳回答:“如果依靠您的恩德,能够返回晋国,我愿意与您共享太平。” |
楚子曰:“此言可恃也。” | 楚成王说:“这句话可以信赖。” |
乃送之秦。 | 于是将他送往秦国。 |
秦穆公以女妻之,厚礼之。 | 秦穆公将女儿嫁给他,并给予丰厚的礼遇。 |
重耳遂入晋,立为晋文公。 | 重耳最终回到晋国,被立为晋文公。 |
三、总结
《晋公子重耳之亡》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更是一部关于人生磨砺与政治智慧的生动教材。重耳在流亡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成就霸业,展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深刻内涵。
该篇文字虽为古文,但其思想意义深远,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