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项黄馘是什么意思】“槁项黄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长期劳累、饥饿或忧愁而显得面容憔悴、面色苍白。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用来描绘人物的精神状态或生活状况。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槁项黄馘 |
拼音 | gǎo xiàng huáng guì |
出处 | 《庄子·列御寇》:“槁项黄馘,而以游于尘垢之外。” |
字面意思 | “槁项”指干瘦的脖子,“黄馘”指黄瘦的脸颊,整体形容人消瘦、脸色发黄。 |
引申义 | 形容人因长期劳苦、饥饿、忧虑而导致的憔悴样子。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写人物的困顿、疲惫或精神压力大。 |
二、成语使用示例
1. 古文示例:
《庄子》中提到:“槁项黄馘,而以游于尘垢之外。”意指即使身体憔悴,仍能超脱世俗。
2. 现代用法:
- 他为了生计奔波,早已槁项黄馘,却依旧坚持不放弃。
- 她常年熬夜工作,槁项黄馘,让人看了心疼。
三、成语与其他类似词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相似点 | 差异点 |
槁项黄馘 | 面容憔悴、瘦弱 | 都形容人疲惫、憔悴 | 更强调“黄瘦”与“干枯”的状态 |
面黄肌瘦 | 面色发黄,身体瘦弱 | 都表现营养不良或疲劳 | 更侧重于身体虚弱,较少涉及精神层面 |
精疲力竭 | 精神和体力极度疲劳 | 都有“疲惫”之意 | 更强调体力消耗,而非外貌变化 |
四、总结
“槁项黄馘”是一个具有文学色彩的成语,主要用来描述人在长期劳苦、饥饿或精神压力下的憔悴状态。它不仅反映了人的外在形象,也隐含了内在的艰辛与坚韧。在写作中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画面感,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通过表格形式的总结,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出处及使用方式,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准确表达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