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孺子可教的出处及典故】“孺子可教”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年轻人有潜力、值得培养。这句话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源自《史记·留侯世家》中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
一、成语出处
“孺子可教”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原文如下:
> “父去,良久,其父遗书曰:‘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五日,良夜半往。有老人,衣褐,至良所,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复五日,良夜半往。有顷,老父亦来,喜曰:‘当如是。’……遂授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后十年,陈涉起,项梁立,沛公起,而良亦从之,遂以兵佐汉王。”
这段文字讲的是张良在桥下遇到一位老人(即黄石公),经过多次考验,最终得到一本兵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老人对张良说:“孺子可教。”意思是这个年轻人可以教导,将来能成大器。
二、典故解析
张良年轻时曾因刺杀秦始皇失败而逃亡,后来隐居于下邳。一天,他在桥上遇到一位穿着粗布衣服的老人,老人故意将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帮他捡起来。张良虽感惊讶,但还是照做了。老人又让他把鞋穿上,张良再次顺从。
此后,老人连续三次约张良见面,每次张良都准时到达。最后一次,老人终于将一本兵书交给张良,并说:“孺子可教。”从此,张良潜心研读兵书,最终成为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人物。
三、成语释义
- 含义:指年轻人有潜力、值得培养。
- 用法:多用于称赞或鼓励年轻人,表示他们未来有发展前途。
- 近义词:后生可畏、青出于蓝、人才辈出
- 反义词:朽木不可雕、无用之才、不学无术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孺子可教 |
出处 | 《史记·留侯世家》 |
典故来源 | 张良与黄石公相遇,经多次考验后得兵书,被称作“孺子可教” |
含义 | 指年轻人有潜力,值得培养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称赞或鼓励年轻人 |
近义词 | 后生可畏、青出于蓝、人才辈出 |
反义词 | 朽木不可雕、无用之才、不学无术 |
五、结语
“孺子可教”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青年的期待与信任。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可能,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接受磨练和学习。正如张良一样,只有经过考验,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成就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