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字含义是什么】“亢”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使用中并不频繁。它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下面将从字义、来源、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字义总结
1. 本义:高、高举
“亢”最初表示“高”的意思,如“亢龙有悔”,出自《易经》,意为高飞的龙也有过失,常用来比喻事物发展到顶点后可能产生的问题。
2. 引申义:过度、极端
在现代汉语中,“亢”常用于形容某种状态或行为过于激烈、过分,如“亢奋”、“亢进”。
3. 作为人名或地名
“亢”也常作为姓氏使用,在历史人物中有所出现,如“亢宗”等。
4. 医学术语中的使用
在中医中,“亢”常与“虚”相对,表示“亢盛”,即身体某部分功能过强,如“肝阳上亢”。
二、字形结构分析
- 部首:丷(上)
- 笔画:6画
- 结构:上下结构
- 拼音:kàng(第四声)
三、常见词语及解释
词语 | 含义解释 |
亢奋 | 精神高度兴奋的状态 |
亢进 | 过度活跃或发展迅速 |
亢龙有悔 | 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
肝阳上亢 | 中医术语,指肝气过旺 |
亢宗 | 姓氏,历史上人物 |
四、使用场景示例
- 文学作品:如《易经》中的“亢龙有悔”,常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转折点。
- 日常表达:如“他今天特别亢奋,说话声音都大了许多。”
- 医学领域:医生可能会说“患者存在肝阳上亢的情况,需调养。”
五、注意事项
- “亢”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
- 避免与“抗”混淆,两者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抗”多表示“抵抗、对抗”,而“亢”则偏重于“高、过度”。
六、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kàng(第四声) |
部首 | 丷(上) |
笔画 | 6画 |
本义 | 高、高举 |
引申义 | 过度、极端 |
常见词语 | 亢奋、亢进、亢龙有悔、肝阳上亢 |
使用场景 | 文学、医学、日常表达 |
注意事项 | 与“抗”区分,避免误用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亢”字虽然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中具有明确的含义和使用价值。理解其字义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汉语表达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