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拒收礼物文言文翻译】《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则出自《战国策》的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公仪休拒绝接受他人赠送的鱼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简短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做人要清正廉洁,不因小利而失大节。
一、原文与白话翻译总结
|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国人献鱼而不受。 | 公仪休在鲁国做宰相时,特别喜欢吃鱼,但有人送鱼给他,他却不接受。 |
| 曰:“吾惟嗜鱼,故不受。” | 他说:“我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才不接受。” |
| 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 有人问:“您既然爱吃鱼,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
| 曰:“夫唯嗜鱼,故不受。夫受鱼而免于相,虽嗜鱼,不能自给鱼;不授鱼,则得赏于人,虽不嗜鱼,犹能自给。” | 他回答:“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接受了鱼,可能会因此被罢免官职,即使再爱吃鱼,也无法自己养活自己;如果不接受鱼,虽然不那么爱吃,却还能靠别人赏赐来维持生活。” |
二、
这则故事通过公仪休的言行,表达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他深知,如果因为一时的贪念而接受贿赂,最终可能失去更大的利益。他选择拒绝礼物,不是因为他不爱鱼,而是因为他懂得权衡利弊,明白廉洁的重要性。
公仪休的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君子谋道不谋食”的精神,强调道德操守高于个人私欲。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应坚守原则,保持清廉。
三、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出处 | 《战国策》 |
| 主人公 | 公仪休(鲁国大夫) |
| 核心事件 | 拒收他人赠送的鱼 |
| 表达主题 | 廉洁自律、不因小利失大节 |
| 哲理启示 | 贪图小利可能失去更大利益,做人要有原则和远见 |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在利益面前应保持清醒头脑,坚持道德底线 |
结语:
“公仪休拒收礼物”虽为一则小故事,却蕴含深刻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聪明,不是贪图眼前的利益,而是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