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文言考点汇总】韩愈的《师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也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特殊语法以及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师说》的文言知识。
一、文言实词汇总
实词 | 释义 | 出处 |
师 | 老师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传 | 流传、传授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道 | 道理、学问 | “传道受业解惑也” |
惑 | 疑难问题 | “传道受业解惑也” |
习 | 学习 | “不耻相师” |
足 | 足够 | “弟子不必不如师” |
圣 | 圣人 | “圣人无常师” |
愚 | 愚笨的人 | “愚人之所以为愚” |
二、文言虚词汇总
虚词 | 用法 | 例句 | 释义 |
之 | 结构助词,的 | “古之学者必有师” | 的 |
于 | 介词,表比较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比 |
其 | 代词,他(们)的 | “其皆出于此乎” | 他们 |
也 |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表判断 |
以 | 介词,因为 |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因为 |
乎 | 语气词,表疑问 |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吗 |
三、特殊句式与语法现象
1. 宾语前置句
-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解析:正常语序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将宾语提前,构成宾语前置。
2. 状语后置句
- 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 解析:正常语序应为“师不必于弟子贤”,状语“于弟子”后置。
3. 判断句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解析:使用“者……也”结构表示判断。
4. 被动句
- 例句:“不拘于时。”
- 解析:被动结构,“于”字引出动作的施事者。
四、古今异义词
词语 | 古义 | 今义 |
学者 | 求学的人 | 有学问的人 |
小学 | 小的学问 | 教育机构 |
众人 | 一般人 | 大多数人 |
于是 | 在这种情况下 | 连词,表示承接 |
五、思想内容归纳
《师说》是韩愈针对当时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而写的一篇议论文。文章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倡导师生之间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作者指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提倡“不耻下问”。
六、常见考查题型
1. 实词解释
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所以”的含义。
2. 句子翻译
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 文言句式识别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属于哪种句式。
4. 思想内容理解
如:韩愈写作《师说》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以上整理,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师说》的文言知识点,提升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在复习过程中,建议结合原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并多做相关练习题巩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