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水车薪是什么意思】“杯水车薪”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用少量的资源去解决大问题,结果微不足道,无法起到实际作用。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以小博大”的失败尝试。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杯水车薪 |
拼音 | bēi shuǐ chē xīn |
出处 | 《孟子·告子下》:“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毁之弗为动,夫然后其言,虽未尝闻,而其行,虽未尝见,然其心已有所知矣。”(后世引申为“杯水车薪”) |
释义 | 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火的柴,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力不从心、无济于事、杯水之力 |
反义词 | 举足轻重、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中 | 公司每年投入的资金有限,想要在市场中占据优势,简直是杯水车薪。 |
学习中 | 他只花了几小时复习,就想通过考试,这简直是杯水车薪。 |
环保方面 | 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环保政策,但与当前的污染情况相比,仍是杯水车薪。 |
三、常见误区
1. 误用为褒义:很多人误以为“杯水车薪”是鼓励小努力,但实际上它是带有贬义的成语,强调“力量不够”。
2. 混淆近义词:如“杯水之力”和“杯水车薪”意思相近,但“杯水之力”更侧重于“力量微弱”,而“杯水车薪”则强调“无法解决问题”。
四、总结
“杯水车薪”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资源或能力不足以应对问题的情况。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量力而行,避免盲目投入却收效甚微。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