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折桂指代什么】在古诗文中,“折桂”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象征某种特殊的含义。这一词语源自古代科举制度中的典故,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广泛出现在诗词、文章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折桂的来源与本义
“折桂”最早源于《晋书·郤诜传》中的一则故事。传说郤诜在科举考试中高中第一名,他自比为“攀龙附凤之士”,并说:“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来,“折桂”便成为科举及第的代称,寓意着取得功名、获得成功。
因此,“折桂”最初的意思是指科举考试中高中,即考取进士或状元。
二、折桂在古诗文中的引申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折桂”不再仅限于科举考试,而是被赋予了更广泛的象征意义:
| 折桂的含义 | 具体解释 |
| 科举及第 | 最初的本义,指通过考试获得功名 |
| 功成名就 | 比喻事业有成、功绩显著 |
| 荣耀与成功 | 常用于形容获得荣誉、成就 |
| 美好愿望 | 有时也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
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送梓州李使君》中写道:“遥知汉使同归去,共载桃花入酒杯。”虽未直接用“折桂”,但“桃李满天下”常与“折桂”并用,象征学生出人头地。
再如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虽未直接提到“折桂”,但其中蕴含的“金榜题名”之意与“折桂”密切相关。
三、总结
“折桂”作为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成功、荣耀与成就展开。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对理想追求的象征。
| 项目 | 内容 |
| 标题 | 古诗文中“折桂”指代什么 |
| 含义 | 科举及第、功成名就、荣耀与成功 |
| 来源 | 《晋书·郤诜传》 |
| 引申意义 | 成就、荣誉、美好愿望 |
| 文化象征 | 表达对成功的赞美与祝愿 |
通过了解“折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文中这一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