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的诗词是什么】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功成身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思想,尤其在道家和儒家文化中都有体现。它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完成重大使命或取得显著成就之后,选择淡泊名利、隐退归隐的生活态度。许多诗人也通过诗词表达了这种人生境界。下面是一些与“功成身退”相关的经典诗词及其作者。
“功成身退”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理想人生状态,强调在功成名就后主动退出政治舞台,回归自然或隐居生活。这种思想在诗词中多有体现,既有对功业的回顾,也有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品,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功成身退”的主题。
功成身退相关诗词一览表:
诗词名称 | 作者 | 出处 | 内容节选 | 主题简析 |
《将进酒》 | 李白 | 唐代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洒脱态度,虽未直接提到“功成身退”,但体现了超然物外的精神。 |
《临江仙·送钱穆父》 | 苏轼 | 北宋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 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带有淡泊名利之意。 |
《渔翁》 | 柳宗元 | 唐代 | “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 | 描绘了渔夫悠然自得的生活,暗含归隐之志。 |
《归去来兮辞》 | 陶渊明 | 东晋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 直接表达了辞官归隐、功成身退的思想。 |
《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 唐代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 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功名虚幻的感慨。 |
《长歌行》 | 佚名(汉乐府) | 汉代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虽未直接写功成身退,但强调人生短暂,应及早归隐。 |
结语:
“功成身退”不仅是古代士大夫的理想,也是中华文化中一种深邃的人生智慧。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反映了他们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无论是李白的豪放、陶渊明的恬淡,还是苏轼的豁达,都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功成身退”这一思想的重要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