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日为什么是10月17日】中国扶贫日设立于每年的10月17日,这一日期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为了纪念我国在扶贫事业中取得的成就,也旨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关注贫困问题,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
一、扶贫日设立背景
扶贫日的设立与联合国有关。1992年12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47/196号决议,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这一节日的设立,旨在唤起全球对贫困问题的关注,推动各国采取行动减少贫困。
中国在2008年正式将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以此响应国际社会的号召,并结合本国实际,强化扶贫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10月17日的意义
10月17日之所以被选为扶贫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国际背景:呼应联合国“国际消除贫困日”的设定,体现中国在全球减贫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
- 时间节点:10月17日处于一年中脱贫攻坚工作的关键阶段,便于集中力量开展宣传活动和落实帮扶措施。
- 历史契机:该日期也与中国扶贫政策的重要节点相契合,有利于推动政策实施和社会动员。
三、扶贫日的作用
扶贫日不仅是纪念日,更是推动行动的起点。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如政策宣讲、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能够增强公众对扶贫工作的了解和支持,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热情。
| 项目 | 内容 |
| 扶贫日日期 | 每年10月17日 |
| 设立时间 | 2008年(中国) |
| 国际背景 | 联合国“国际消除贫困日”(1992年) |
| 设立目的 | 提高社会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度,推动全民参与 |
| 时间选择原因 | 呼应国际节日、符合国内扶贫工作节奏、便于宣传动员 |
| 主要活动形式 | 政策宣传、爱心捐赠、志愿服务、典型表彰等 |
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10月17日作为扶贫日,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提醒我们不断前行的标志。通过持续的努力,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未来也将继续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稳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