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什么意思】“乐不思蜀”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原意是形容刘禅在被魏国俘虏后,安于现状、忘记故国,后来用来比喻人在快乐的环境中忘记了原本的处境或故乡,甚至对过去的苦难不再怀念。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乐不思蜀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原意 | 刘禅在被俘后安于现状,不思复国 |
现代用法 | 比喻人在安逸环境中忘却本心或故乡 |
情感色彩 | 贬义 |
使用场景 | 批评人沉迷享乐、缺乏进取心或忘记过去 |
二、详细解释
“乐不思蜀”字面意思是“快乐得不想回蜀地”,这里的“蜀”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据记载,刘备去世后,其子刘禅继位,但能力平庸。在诸葛亮辅佐下,蜀汉一度稳定。然而,诸葛亮去世后,刘禅逐渐失去斗志,最终被魏国所灭。被俘后,他仍然过着安逸的生活,甚至对魏国的赏赐感到满足,不再思念蜀地。
后人便用“乐不思蜀”来形容那些在安逸生活中沉溺,忘记自己原本身份或责任的人。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缺乏理想、只顾眼前享乐的人。
三、使用示例
1. 贬义用法:
- 他在国外生活多年,早已乐不思蜀,连家乡都不愿回去。
- 这个年轻人整天沉迷游戏,简直是乐不思蜀,毫无上进心。
2. 中性用法(较少):
- 他现在的生活很安稳,虽然不常回家,但也算是乐不思蜀了。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安于现状、乐而忘返、流连忘返 |
反义词 | 忧国忧民、思乡念旧、痛定思痛 |
五、总结
“乐不思蜀”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状态的写照。它提醒人们,在享受当下生活的同时,也要保持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责任感。若一味沉溺于眼前的安逸,可能会失去方向,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