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什么意思】“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句出自《楚辞·卜居》的成语,原意是说高贵的乐器被毁坏,而粗劣的陶器却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这句话用来比喻贤才被埋没、抛弃,而庸人却占据高位、喧嚣一时。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出处 | 《楚辞·卜居》 |
原意 | 高贵的乐器(黄钟)被毁坏,低劣的陶器(瓦釜)却发出雷鸣声 |
引申义 | 贤才被埋没,庸人得势;社会不公、人才失位 |
使用场景 | 批评社会现象、感叹人才被忽视 |
二、详细解释
“黄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音律标准,象征着正统、高雅和尊贵。“瓦釜”则是指普通的陶制锅具,代表低劣、平庸之物。当“黄钟”被毁弃,说明珍贵的事物遭到破坏或被忽视;而“瓦釜”却发出雷鸣般的响声,表示无能之人却在喧闹、得势。
这句成语常用于表达对社会不公、人才不被重用的不满,也常用来讽刺那些德行低下却身居高位的人。
三、现实意义与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现象依然存在。例如:
- 职场中:有能力的员工被忽视,而能力不足的人却因关系或其他因素获得晋升。
- 学术界:有真才实学的研究者被冷落,而浮夸、炒作的人却频频出风头。
- 政治领域:清廉正直的官员被边缘化,而贪污腐败者却掌握权力。
这些现象都反映了“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现实问题。
四、相关名言与对比
名言 | 出处 | 含义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韩愈《马说》 | 指人才虽多,但能识别他们的人很少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 同上 | 强调识才的重要性 |
“英雄无用武之地。” | 诸葛亮《出师表》 | 表达有才能却无法施展的无奈 |
五、结语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现象的描述,更是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一种提醒。它告诉我们,真正有价值的人才不应被埋没,社会应更加重视公平与正义,让贤者有位,庸者有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瓦釜雷鸣”的局面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