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首踟蹰的意思词语搔首踟蹰的意思】“搔首踟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思考、犹豫或焦虑时的动作状态。这个词语出自《诗经·邶风·静女》,原文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意思是:心爱的人没有出现,于是反复抓头、徘徊不前。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搔首踟蹰 | sāo shǒu chí chú | 形容人因烦恼、犹豫或焦虑而不断抓头、来回走动的样子 | 《诗经·邶风·静女》 |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物心理状态 |
二、详细解释
“搔首”指的是用手抓头,表示内心的不安或思考;“踟蹰”则是指徘徊不前,形容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两个动作组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某种情感或问题时的复杂心理。
在现代汉语中,“搔首踟蹰”虽然不常用,但仍然可以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选择、压力或感情困扰时的内心挣扎。它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多见于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情感表达 | 他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不舍,不禁搔首踟蹰。 |
文学描写 | 她站在窗前,搔首踟蹰,仿佛在回忆着什么。 |
心理描写 | 面对人生的抉择,他搔首踟蹰,久久无法下定决心。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坐立不安 |
反义词 | 当机立断、果断坚决、毫不犹豫 |
五、总结
“搔首踟蹰”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在情绪波动或心理矛盾时的状态。虽然现代生活中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文学创作或情感表达中仍具有独特价值。理解这个词语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也能更好地体会古文中细腻的情感描写。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搔首踟蹰”的含义及其在语言中的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