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撰写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文章围绕“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展开论述,旨在批判当时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耻于从师的社会风气。全文逻辑严密,语言犀利,思想深刻,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一、
《师说》的核心在于强调“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论点,阐明了人人都有疑惑,必须通过向老师学习来解决疑惑,否则将无法真正理解知识与道理。
韩愈在文中指出,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只要有疑问就应该寻求老师的指导。他批评了当时社会中“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也是对教育和知识的不尊重。
此外,他还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明师生关系是平等的,知识可以互相传授,不应因身份差异而否定对方的学习价值。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师说 |
作者 | 韩愈 |
写作背景 | 唐代中期,士大夫阶层轻视师道,耻于从师 |
中心论点 |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核心思想 | 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反对耻于从师的观念 |
论证方式 |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
精彩语句 |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社会意义 | 批判当时社会风气,提倡尊师重道,推动教育发展 |
三、结语
《师说》不仅是一篇关于教育的文章,更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政论文。它呼吁人们正视学习的重要性,尊重教师的价值,倡导一种开放、平等、求真的学习态度。这篇文章至今仍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