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与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十五夜”为时间背景,通过描写月光洒落、庭院寂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情感。
一、诗歌原文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诗意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晚的静谧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地白”、“冷露”、“桂花”等意象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最后两句则点明主题:在这样一个月圆之夜,人们都在仰望明月,但不知这份秋思会落在谁的家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感慨。
三、内容解析表
诗句 | 解析 | 意象与情感 |
中庭地白树栖鸦 | 中庭地面被月光照得发白,树上栖息的乌鸦安静不动 | “地白”表现月光皎洁,“栖鸦”营造出宁静、寂静的氛围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冷冽的露水悄然打湿了桂花 | “冷露”体现秋夜的寒意,“湿桂花”增添幽香与孤寂感 |
今夜月明人尽望 | 今晚月光明亮,所有人都在仰望月亮 | 表达了中秋团圆的普遍情绪 |
不知秋思落谁家 | 不知道这浓浓的秋思会落在谁的家中 | 抒发了诗人对亲人、故乡的深切思念,带有淡淡的忧伤 |
四、总结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佳作,通过对中秋月夜的细腻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让读者在感受月夜之美的同时,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渴望。这种含蓄而深远的表达方式,使这首诗成为中秋节诗词中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