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婚书例文】在古代中国,婚书是婚姻缔结的重要文书之一,具有法律效力和礼仪意义。婚书不仅是男女双方家庭对婚姻关系的正式确认,也是家族之间联姻的象征。不同朝代、地域和阶层的婚书格式与内容略有差异,但其核心要素基本一致。
以下是对古代婚书的总结,并附上一份常见的婚书例文表格,供参考。
一、古代婚书概述
婚书在古代又称“庚帖”、“合婚书”或“婚约”,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提出的婚姻契约。它通常包括双方姓名、籍贯、生辰八字、父母信息、聘礼等内容,以示诚意和正式性。
婚书一般由男方家书写并送至女方家中,若女方接受,则婚姻正式成立。在某些朝代,婚书还需经官府备案,以确保其合法性。
二、婚书的主要内容
项目 | 内容说明 |
姓名 | 男方与女方的全名 |
籍贯 | 双方的出生地或所属家族所在地 |
生辰八字 | 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即生辰) |
父母姓名 | 双方父母的姓名及身份 |
家族背景 | 家族的世系、地位或特殊荣誉 |
聘礼内容 | 男方送给女方的彩礼、财物等 |
婚期 | 预定结婚的日期 |
保证条款 | 对婚姻的承诺,如“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等 |
签署人 | 男方家长、女方家长及见证人的签名 |
三、古代婚书例文(格式示例)
以下是一份典型的古代婚书例文:
婚书
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谨奉:
男:张某某,字子安,年二十有五,籍贯河南开封,父张廷玉,母李氏,世代书香,门第清高。
女:李某某,字婉如,年二十有二,籍贯江苏扬州,父李文渊,母王氏,闺秀之家,才德兼备。
今因天缘相合,良缘注定,特此具书,以昭信誓。
男家愿赠聘礼:银两五百两,绸缎十匹,珍珠一对,金镯一双,其余杂物若干,以表诚意。
女家允诺,愿将女儿托付于男家,共结连理,永结同心。
此婚书一式两份,男家存留一份,女家收执一份,以资凭证。
立书人:张廷玉(男家父)
立书人:李文渊(女家父)
见证人:王公、赵先生
四、总结
古代婚书不仅是婚姻的法律文书,更是家族之间情感与责任的体现。它承载着传统社会对婚姻的重视与规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与文化观念。虽然现代婚姻已不再依赖婚书,但婚书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依然具有研究价值和文化意义。
通过了解古代婚书的内容与形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婚姻的态度与礼仪,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回顾传统文化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