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

2025-11-06 18:35:05

问题描述: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卡到怀疑人生,求给个解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6 18:35:05

关键期假说的提出和内容】“关键期假说”是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探讨人类在特定年龄阶段对语言学习的敏感性和效率。该假说认为,个体在某个时间段内更容易掌握某种语言,尤其是母语或第二语言,而过了这个时期,学习效果会显著下降。

这一理论最初由神经科学家兼语言学家莱昂·瑟尔(Eric Lenneberg)于1967年提出,他基于对脑损伤患者的研究以及儿童语言发展的观察,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他认为,大脑在青春期前具有高度可塑性,这使得儿童在语言学习方面更具优势,而一旦进入青春期,这种可塑性逐渐减弱,语言学习变得困难。

关键期假说的主要

项目 内容
提出者 莱昂·瑟尔(Eric Lenneberg)
提出时间 1967年
核心观点 人类在青春期前存在一个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此时学习语言更高效
理论依据 儿童语言发展、脑结构变化、神经可塑性
关键期范围 大约在出生到青春期前(约12-15岁)
学习效果 在关键期内学习语言更自然、更接近母语水平
过了关键期 学习语言效率降低,难以达到母语水平
应用领域 语言教学、第二语言习得、语言康复治疗

总结

关键期假说强调了语言学习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认为早期接触语言有助于形成自然的语言能力。虽然该假说在学术界仍有争议,但它为语言教育和语言障碍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随着近年来对成人语言学习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尽管关键期可能影响学习效率,但成年后仍可以通过努力掌握语言,只是方式和效果可能有所不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