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出处

2025-10-19 23:44:04

问题描述: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出处,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卡在这里!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9 23:44:04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的出处】“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这一成语出自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这句话原本是司马迁在信中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为正义和事业而奋斗,而不是单纯地追求生命长短。

一、原文出处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信,全文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忍辱负重、完成《史记》的决心。其中提到: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会死去,但死的意义却有不同,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则比鸿毛还轻。

二、历史背景与含义

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遭受宫刑,身心受到极大打击。但他没有因此放弃理想,而是选择忍辱负重,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在信中表达了自己虽身受屈辱,但仍愿以生命为代价完成历史使命的决心。

“重于泰山”象征着为国家、民族、正义而牺牲,具有崇高的价值;“轻于鸿毛”则指那些毫无意义、苟且偷生的人,其生命不被后人铭记。

三、现代应用

如今,“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常用于赞扬那些为国家、人民、信仰等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同时也用来批评那些只顾个人利益、缺乏责任感的人。

四、总结对比表

项目 内容
成语名称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出处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原文句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含义 人生的价值取决于其意义,有人死得有价值,有人死得毫无意义。
历史背景 司马迁因直言获罪,受宫刑后仍坚持完成《史记》,表达其人生信念。
现代用法 用于赞美为正义、国家、信仰而牺牲的人,批判自私自利、无意义之人。

五、结语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不仅是一句名言,更是一种人生观的体现。它提醒我们,生命的质量远比长度更重要,真正值得铭记的,是那些为大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