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药的介绍】乌药,又名乌檀、天台乌药、香药,是樟科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的干燥根。其性温味辛,归肝、脾、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通络止痛等功效。在中医临床中常用于治疗胸腹胀痛、胃寒呕吐、寒疝腹痛、妇女痛经等症状。
乌药不仅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也因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在民间广泛使用。现代研究还发现,乌药含有多种生物碱和挥发油成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炎及抗菌作用。
乌药的主要特点与用途总结
特点/用途 | 内容 |
拉丁学名 | Lindera aggregata |
科属 | 樟科 |
药用部位 | 根 |
性味 | 辛、苦,温 |
归经 | 肝、脾、肾经 |
功效 |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通络止痛 |
主治 | 胸腹胀痛、胃寒呕吐、寒疝腹痛、妇女痛经 |
常用配伍 | 与小茴香、木香、青皮等同用 |
现代研究 | 含有生物碱、挥发油,具抗氧化、抗炎作用 |
使用注意 | 阴虚火旺者慎用 |
乌药的使用方法
1. 煎服:常用量为3~9克,水煎服。
2. 研末冲服:可将乌药研成细粉,每次1~3克,温水送服。
3. 外用:适量捣碎敷于患处,可用于缓解局部疼痛或肿胀。
乌药的产地与采收
乌药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如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通常在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后晒干或烘干,即可入药。
小结
乌药作为一味传统中药,因其良好的理气止痛效果,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症合理使用。随着现代药理研究的深入,乌药的药用价值也在不断被发掘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