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的读音介绍】“罢黜百家”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意是废除各种学派的思想,独尊儒家学说。在现代汉语中,这一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思想统一、排斥其他观点的现象。为了帮助大家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以下将对其拼音进行详细介绍,并附上相关说明。
一、成语读音总结
成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词语解释 |
罢黜百家 | bà chù zhī jiā | ㄅㄚˋ ㄔㄨˋ ㄓㄧ ㄐㄧㄚ | 指废除各种学派的思想,只推崇儒家学说。 |
二、逐字读音详解
1. 罢(bà)
- 声调:第四声(去声)
- 含义:停止、废除、取消。
- 例句:罢免、罢工、罢课。
2. 黜(chù)
- 声调:第四声(去声)
- 含义:贬退、革职、废除。
- 例句:黜退、黜官、黜位。
3. 之(zhī)
- 声调:第一声(阴平)
- 含义:助词,表示所属关系或动作对象。
- 例句:之乎者也、人民之友。
4. 家(jiā)
- 声调:第一声(阴平)
- 含义:指学术流派、家庭、居住地等。
- 例句:儒家、道家、这家店。
三、整体含义与用法
“罢黜百家”最早源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在现代,“罢黜百家”多用于形容对多元思想的压制或对单一思想的推崇。
- 常见用法:
- “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罢黜百家的现象。”
- “现代社会应鼓励百家争鸣,而非罢黜百家。”
- 注意事项:
- 该成语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不宜用于日常口语,多见于书面语或正式文章中。
四、小结
“罢黜百家”作为一个历史成语,其读音为 bà chù zhī jiā,其中“罢”和“黜”均为第四声,表示废除、取消之意;“之”为助词,“家”指学派或流派。理解其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在写作或交流中。同时,也要注意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避免误用或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