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作者是谁】《锄禾日当午》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出自他的组诗《悯农二首》之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粮食来之不易的感慨。
一、诗歌简介
《锄禾日当午》全诗如下:
>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酷暑中劳作的情景,展现了劳动的艰辛与粮食的珍贵,语言朴实无华,却富有感染力,成为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
二、作者介绍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李绅 |
生卒年 | 约772年-846年 |
籍贯 | 安徽亳州(今安徽亳州市) |
朝代 | 唐代 |
身份 | 诗人、政治家 |
代表作品 | 《悯农二首》、《莺莺传》(另有争议) |
李绅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官员,早年生活贫苦,深知民间疾苦,因此在他的诗作中常常体现出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三、诗歌赏析
方面 | 内容 |
主题 | 描写农民辛勤劳作,表达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
语言风格 | 简洁质朴,通俗易懂 |
表现手法 | 白描手法,直抒胸臆 |
思想内涵 | 强调“粒粒皆辛苦”,呼吁珍惜粮食 |
文学价值 | 是中国古代田园诗中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 |
四、总结
《锄禾日当午》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不仅因其朗朗上口的节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广为流传,也因作者李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而备受推崇。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用于教育儿童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结语:
“锄禾日当午”不仅是一句诗句,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我们,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与努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珍惜和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