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卫风淇奥原文】《淇奥》是《诗经·国风·卫风》中的一篇,属于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这首诗以赞美一位贤德君子为主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君子的品德与风采。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文学和文化价值。
一、
《淇奥》共三章,每章四句,结构严谨,用词典雅。诗中以“绿竹”、“淇水”等自然意象为引子,借景抒情,表达对君子德行的敬仰之情。全诗围绕“君子”这一核心人物展开,通过对他的外貌、气质、才能以及品德的描绘,展现出一个理想化的道德典范。
整首诗不仅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君子人格的推崇,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
二、原文及解析
章节 | 原文 | 解析 |
第一章 | 绿竹猗猗,斐兮,斐兮,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描写绿竹茂盛,象征君子的美德如玉般温润,经过雕琢才显其美。 |
第二章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再次强调君子的修养如同玉石一样,需要不断打磨。 |
第三章 | 褒衣博带,佩玉将将,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描述君子的仪表端庄,品德高尚,不争不贪,行为端正。 |
三、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诗中以“绿竹”起兴,借自然之景比喻君子的品德,增强诗意。
2. 反复咏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诗中重复出现,强化了主题,增强了节奏感。
3. 语言简练:全诗用词简练,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体现出《诗经》的语言风格。
四、思想内涵
《淇奥》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颂扬,更是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它表达了古人对“君子”的期待——不仅要有才华,更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这种思想对后世儒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华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语
《淇奥》作为《诗经》中的经典篇章,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研究古代文化与伦理思想的重要文本。它不仅是一首赞颂君子的诗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德治”理念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