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挂书是什么意思】“牛角挂书”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唐代历史人物李密的故事。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勤奋好学、刻苦读书的精神状态。下面将从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牛角挂书”最早出自《新唐书·李密传》。故事讲述的是隋末著名将领李密,在少年时期非常勤奋好学。他骑牛外出时,常常将书卷挂在牛角上,边走边读,因此得名“牛角挂书”。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勤奋学习、不畏艰苦,即使在奔波劳碌中也不忘读书求知。
该成语多用于褒义,强调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坚持,常用于赞美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持学习的人。
二、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牛角挂书 |
| 出处 | 《新唐书·李密传》 |
| 含义 | 形容人勤奋好学,即使在奔波中也不忘读书 |
| 典故来源 | 李密骑牛时将书挂在牛角上阅读 |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赞美勤奋学习的人 |
| 近义词 | 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
| 反义词 | 不学无术、懒惰成性 |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表扬学生或学者的刻苦精神 |
三、结语
“牛角挂书”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并不受环境限制,只要有心,随时随地都能汲取知识的力量。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