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原著全文】《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成书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08年),由明成祖朱棣主持编纂,解缙、姚广孝等人参与。这部巨著汇集了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各类文献资料,涵盖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医卜技艺、诗词歌赋等众多领域,被誉为“古代百科全书”。
尽管《永乐大典》原书早已散佚,但其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珍贵的文献因此得以保存和流传。今天,我们通过历史文献和研究资料,整理出《永乐大典》原著全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以供参考。
一、
《永乐大典》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大型类书,全书共22877卷,约3.7亿字,分装为11095册。其编纂原则是“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统事”,即按照汉字的音韵分类,再将相关的内容归入其中。这种编排方式使得读者可以快速查找所需信息。
该书收录了从先秦到元代的大量典籍,包括很多已经失传的古籍。例如,《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重要文献,因《永乐大典》的收录而得以保存至今。
由于原书在明清之际大量散佚,现存的《永乐大典》残卷多为清代学者从民间搜集而来,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等地。
二、《永乐大典》原著全文结构简表
分类 | 内容说明 | 特点 |
经部 | 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 | 系统整理儒家思想,便于学习与引用 |
史部 | 涵盖正史、编年史、地理志、职官志等 | 记录历代政治、文化、制度发展 |
子部 | 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如道家、法家、墨家等 | 展现多元思想体系 |
集部 | 包含诗文词赋、奏议、杂文等 | 体现文学艺术成就 |
天文 | 涉及星象、历法、占卜等内容 | 反映古人对自然的认知 |
地理 | 包括山川、城池、风俗、物产等 | 记录各地风土人情 |
医术 | 涵盖医学理论、药方、针灸等 | 保存古代医学知识 |
农艺 | 涉及耕作、种植、畜牧等 | 体现农业技术发展 |
工艺 | 包括建筑、制造、纺织等 | 展示古代手工业水平 |
三、结语
《永乐大典》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献汇编之一,不仅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虽然原书已不复存在,但其内容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整理与研究《永乐大典》原著全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面貌与学术成就,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回溯历史、继承传统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