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梗塞】脑血管梗塞,又称缺血性中风,是指由于脑部供血动脉被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氧而发生坏死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它是中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中风病例的80%以上。该病发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一、脑血管梗塞的基本概述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脑血管梗塞 |
英文名称 | Cerebral Infarction / Ischemic Stroke |
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栓塞等 |
发病机制 | 血管阻塞 → 脑组织缺血 → 坏死 |
常见症状 | 面瘫、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意识障碍等 |
危险因素 |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 |
治疗原则 | 快速识别、溶栓治疗、抗凝、支持治疗等 |
预后 | 及时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延误则可能致残或死亡 |
二、常见病因与诱因
1.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原因,多见于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
2. 血栓形成:常发生在已有狭窄的血管内。
3. 栓塞:如心源性栓子(如房颤患者)、脂肪栓子等。
4. 其他因素:如血管炎、血液黏稠度增高、脱水等。
三、典型临床表现
- 运动功能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严重者可出现偏瘫。
- 语言障碍:失语、说话含糊不清。
- 感觉异常:面部或四肢感觉减退。
- 视觉问题: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视野缺损。
- 平衡障碍:走路不稳、眩晕。
- 意识改变:严重时可出现昏迷。
四、诊断方法
诊断手段 | 说明 |
神经系统检查 | 判断是否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 |
头部CT扫描 | 排除出血性中风,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 |
头部MRI | 更早发现脑梗死病灶,尤其是DWI序列 |
血液检查 | 包括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 |
心电图 | 排查心源性栓塞可能 |
超声检查 | 如颈动脉超声,评估血管狭窄情况 |
五、治疗方法
治疗方式 | 说明 |
急性期治疗 | 包括溶栓(如阿替普酶)、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 |
抗凝治疗 | 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脑梗塞,如心源性栓塞 |
降压管理 | 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 |
支持治疗 | 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并发症等 |
康复治疗 | 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功能 |
六、预防措施
- 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
- 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 定期体检: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关注心血管健康。
- 药物预防:对高危人群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
七、总结
脑血管梗塞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但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公众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了解其常见症状和危险因素,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同时,加强健康管理,是预防脑血管梗塞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