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浩然之气孟子原文翻译及注释

2025-10-05 14:47:03

问题描述:

浩然之气孟子原文翻译及注释,麻烦给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5 14:47:03

浩然之气孟子原文翻译及注释】一、

“浩然之气”是《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出的重要概念,是孟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它不仅代表一种道德精神的至高境界,也体现了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孟子通过与弟子公孙丑的对话,阐述了“浩然之气”的本质、来源、培养方式及其与仁义的关系。

本文将对《孟子·公孙丑上》中关于“浩然之气”的原文进行逐句翻译,并结合注释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哲学命题。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对照表

原文 翻译 注释
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公孙丑问:“请问先生您最擅长的是什么?” “恶乎长”意为“擅长什么”,体现对孟子学识的敬重。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言语,也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知言”指能辨明言论的真伪与价值;“浩然之气”是孟子提出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曰:“何谓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什么是浩然之气?” 此处引出核心问题,引发对“浩然之气”的深入探讨。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说:“很难用言语来形容。它是一种极其宏大而刚正的气,只要用正直来培养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至大至刚”形容其力量强大且正直;“以直养”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意志是气的统帅,气是身体的充实。意志达到之处,气也随之而来。因此说:‘保持自己的志向,不要伤害自己的气。’” 强调意志与气之间的关系,指出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何也?” “既然说‘意志到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又说‘保持志向,不要伤害气’,这是为什么呢?” 公孙丑进一步追问,显示对孟子理论的理解需求。
曰:“不得志,无怨尤;遇不淑,无咎。此亦‘持其志,无暴其气’而已矣。” 孟子回答:“如果不得志,不要埋怨他人;遇到不好的事,也不要自责。这也就是‘保持志向,不伤害气’罢了。” 强调在逆境中仍需坚持道德修养,不因外在环境而动摇内心。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有人说:‘意志专一,就会感动气;气专一,也会感动意志。’” 引入他人的观点,展示不同视角的讨论。
“吾尝闻之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我曾听人说过:‘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引用经典语句,强化“浩然之气”与人格修养的关系。

三、总结

“浩然之气”不仅是孟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更是儒家理想人格的象征。它强调个体内心的正直与坚定,主张通过道德修养来培养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力量。孟子认为,只有具备这种“浩然之气”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大丈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信念、不被外界所动摇。

通过上述原文、翻译与注释的梳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孟子的思想内涵,并从中汲取修身立德的智慧。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