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疮痍什么意思】“满目疮痍”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惨痛、破坏严重的情景。它多用于形容战争、灾难或重大变故后留下的惨状,强调的是视觉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震撼。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满目疮痍 |
拼音 | mǎn mù chuāng yí |
释义 | 形容看到的都是伤痕、破败的景象,比喻遭受严重破坏或创伤后的惨状。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民皆有哀色,满目疮痍。”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战争、灾害、社会动荡等造成的严重后果。 |
近义词 | 满目凄凉、满目萧条、残破不堪 |
反义词 | 光明灿烂、繁荣昌盛、井然有序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战争后的情景:
“战后的城市满目疮痍,街道上到处是倒塌的房屋和废弃的车辆。”
2. 自然灾害后:
“台风过后,村庄满目疮痍,许多家庭失去了家园。”
3. 社会动荡时期:
“那段历史时期,人民生活困苦,满目疮痍。”
三、词语来源与演变
“满目疮痍”最早出自《左传》,原意是指人们脸上满是伤痕,后来逐渐引申为对整体环境或社会状况的描述。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新闻报道以及日常表达中,用来传达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四、写作建议
在使用“满目疮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在轻松或正面的语境中使用,以免产生不协调感。
-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描写,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
- 适当搭配其他形容词或副词,使表达更加丰富准确。
五、总结
“满目疮痍”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强调的是视觉与情感上的强烈冲击。它不仅用于描述物理上的破坏,也常用于象征精神上的创伤。在写作或表达中,合理运用该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满目疮痍”的含义、用法及适用场景,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