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集注介绍】《本草经集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药物学著作之一,由南朝梁代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所撰。该书是对《神农本草经》的整理与补充,是中医药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全书共七卷,收录了当时已知的药物数量超过700种,并对每种药物的来源、性味、功效、主治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加入了陶弘景自己的见解和临床经验。
《本草经集注》不仅在药物分类上有所创新,还首次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为后世中药方剂的组方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书中还记录了一些矿物药和动物药的使用方法,丰富了中医药的用药体系。
《本草经集注》表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本草经集注》 |
作者 | 陶弘景(南朝梁代) |
成书时间 | 约公元502年—536年间 |
体例 | 七卷本,分上、中、下三品 |
药物数量 | 约700种 |
内容特点 | 对《神农本草经》进行整理、补遗;加入作者个人见解;提出“君臣佐使”配伍原则 |
分类方式 | 按药物性质分为上、中、下三品 |
价值与影响 | 为后世本草学奠定基础;推动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发展;影响中医临床实践 |
《本草经集注》作为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重要文献,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药物的认识水平,也反映了中医药学从经验积累向系统化发展的转变。其内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研究中医药历史与理论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