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了夫人又拆兵是什么意思】“赔了夫人又折兵”是一句中国民间俗语,常用于形容在一场博弈、竞争或行动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损失惨重,甚至一无所获。这个说法源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具有浓厚的讽刺意味。
一、
“赔了夫人又折兵”原意是指在一场战役中,不仅没能得到想要的“夫人”(即目标),还损失了自己的“兵”(即资源或力量)。后来,这句话被广泛用来比喻在某些事情上,不仅没有获得利益,反而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该成语最早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周瑜设计让诸葛亮去江东迎娶孙权的妹妹,结果诸葛亮识破计谋,反将一军,不仅没有失去“夫人”,还让周瑜吃了大亏。因此,“赔了夫人又折兵”也带有一定的幽默和讽刺色彩。
二、表格形式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出处 | 《三国演义》 |
原意 | 战争中既未能得到“夫人”,又损失了“兵” |
现代含义 | 比喻做事情不仅没成功,反而造成更大损失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计划失败、策略失误、付出代价却毫无收获的情况 |
同义表达 | 得不偿失、竹篮打水、一无所获 |
反义表达 | 收益颇丰、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
常见用法 | “这次投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
三、延伸理解
“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它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一种心理状态:明知有风险,仍试图获取利益,最终却因判断失误而陷入被动。这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因一时冲动或盲目乐观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这个成语也常被用于商业、政治、甚至日常生活中,用来调侃那些看似聪明实则吃大亏的行为。虽然带有一定贬义,但也不乏幽默感,让人在反思中获得启示。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历史背景,可继续探讨“空城计”、“草船借箭”等经典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