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名词解释】《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史记》,出现了多种注释版本。其中,“史记三家注”是指东汉班固、南朝宋裴骃以及唐代司马贞对《史记》的注释工作。这些注释不仅丰富了《史记》的内容,也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语言解释。
一、史记三家注概述
“史记三家注”指的是对《史记》进行注释的三位重要学者及其著作,分别是:
1. 班固:东汉史学家,撰有《汉书》,但他也对《史记》进行了注释。
2. 裴骃:南朝宋人,撰写《史记集解》。
3. 司马贞:唐代人,撰写《史记索隐》。
这三部注释作品被后人合称为“史记三家注”,是研究《史记》的重要参考文献。
二、史记三家注详解
学者 | 朝代 | 注释名称 | 内容特点 | 历史地位 |
班固 | 东汉 | 未明确标注 | 仅见于《史记》中部分篇章的注文 | 为早期注释提供基础 |
裴骃 | 南朝宋 | 《史记集解》 | 汇集前人注释,注重训诂与考据 | 是现存最早的完整注本 |
司马贞 | 唐代 | 《史记索隐》 | 注重音义、语源及史实考证 | 对后世影响深远 |
三、三家注的特点比较
- 班固:虽未专门注释《史记》,但其《汉书》中的部分内容对理解《史记》有一定帮助,尤其在时间线和人物关系上提供了补充。
- 裴骃:《史记集解》是最早系统整理《史记》注释的著作,内容详实,涵盖广泛,是后世研究《史记》的基础。
- 司马贞:《史记索隐》更侧重于音韵、字义和史实的考据,对《史记》的语言和历史背景有深入分析。
四、总结
“史记三家注”是《史记》研究史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帮助后人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著作,也为历史学、语言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从班固到裴骃再到司马贞,他们的注释各有侧重,共同构建了《史记》的注释体系,成为历代学者研读《史记》不可或缺的工具。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部注释的具体内容或引用原文,可参考《史记》原典及三家注的校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