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生平简介】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出身于岭南地区的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是唐代开元年间的重要宰相之一,以贤能著称,对唐玄宗时期的政局有深远影响。张九龄不仅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在文学上也成就斐然,尤以诗歌见长,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一、生平概述
张九龄自幼聪慧,勤奋好学,23岁中进士,步入仕途。他在官场中历任多个要职,最终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他主张改革弊政,力主用人唯贤,反对奸佞,曾多次劝谏唐玄宗警惕安禄山等边将的野心,但未被采纳。晚年因与李林甫不和,被贬为荆州长史,最终病逝于任上。
张九龄一生清正廉洁,为人刚直,诗风清新自然,代表作有《感遇》《望月怀远》等,流传千古。
二、张九龄生平大事记(表格形式)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678年 | 出生于韶州曲江 | 父亲为地方小吏 |
699年 | 中进士 | 被授予校书郎 |
712年 | 担任左拾遗 | 参与朝政,直言敢谏 |
720年 | 官至中书侍郎 | 成为朝廷重臣 |
725年 | 提议改革科举制度 | 主张选拔真才实学之人 |
736年 | 与李林甫不合 | 被排挤,贬为荆州长史 |
740年 | 病逝于荆州 | 终年62岁 |
三、历史评价
张九龄在历史上被后人称为“开元贤相”,其政治理念和文学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不仅是唐代中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岭南文化发展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文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尽管他在政治上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他始终坚守正道,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精神风貌,成为后世敬仰的典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