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一生经历】王昌龄(约698年-约756年),字少伯,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杜甫并称“盛唐三杰”,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被誉为“诗家夫子”。他一生仕途坎坷,却在文学上留下了深远影响。本文将简要总结其生平经历,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生平经历总结
王昌龄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早年生活贫苦,但勤奋好学,才华出众。他自幼聪慧,擅长诗歌,尤其在边塞诗和闺怨诗方面成就突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然而,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由于性格刚直、不善权谋,屡遭贬谪。曾因“不护细行”被贬为江宁丞,后又因“负谤”被贬龙标尉。尽管如此,他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始终以诗抒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晚年时,王昌龄生活困顿,最终在安史之乱中去世,享年约58岁。
二、王昌龄一生经历一览表
时间 | 事件 | 备注 |
约698年 | 出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 | 家境普通,早年贫困 |
少年时期 | 勤奋学习,擅长诗歌 | 早露才华,尤擅七言绝句 |
约725年 | 考中进士 | 进入仕途,任秘书省校书郎 |
约730年 | 被贬为江宁丞 | 因“不护细行”遭贬 |
约737年 | 再次被贬,任龙标尉 | 期间创作大量边塞诗 |
约745年 | 任汜水尉 | 仕途依旧起伏 |
约755年 | 安史之乱爆发 | 生活困顿,诗风趋于沉郁 |
约756年 | 逝世于龙标(今湖南黔阳) | 终年约58岁 |
三、结语
王昌龄一生虽仕途多舛,但他以诗明志,用文字记录时代风云与个人情感。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盛唐气象,也展现了文人情怀与人生际遇的交织。他的诗作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