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鳞西爪汉语大词典是什么】“东鳞西爪”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事物的片段、零碎或不完整。它原本出自《庄子·秋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后来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申为对事物零散、不系统的描述。
虽然“东鳞西爪”并非《汉语大词典》中的正式条目,但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且在一些权威辞书中有收录。本文将从成语含义、来源、用法以及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情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东鳞西爪”概述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东鳞西爪 |
拼音 | dōng lín xī zhǎo |
释义 | 原指鱼鳞和鸟爪,比喻事物的零散部分,后多用于形容文章、叙述等不完整、零碎。 |
出处 | 《庄子·秋水》(原意为“以有涯随无涯”);后人引申为“东鳞西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内容不系统、不连贯。 |
示例 | 他这篇文章东鳞西爪,缺乏整体结构。 |
二、“东鳞西爪”与《汉语大词典》的关系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汉语语文工具书,收录了大量汉语词汇、成语、典故等。尽管“东鳞西爪”不是其核心词条,但在实际编纂过程中,类似的成语往往会被作为附录或参考条目收录,尤其是在涉及古代文献引用时。
以下是对“东鳞西爪”在《汉语大词典》中的情况简要说明:
项目 | 内容 |
是否收录 | 否(非正式条目) |
相关出处 | 《庄子》及后世文言文献 |
使用频率 | 中等偏高,在现代汉语中常见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多作形容词) |
近义词 | 断章取义、支离破碎、零敲碎打 |
反义词 | 完整、系统、连贯 |
三、总结
“东鳞西爪”虽然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成语,但它并不是《汉语大词典》中的标准条目。它更多地出现在日常语言和文学作品中,用来描述内容的零散和不完整。尽管如此,它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价值不容忽视,尤其在理解古代文献和现代汉语表达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东鳞西爪”虽非大词典中的重点词条,但在语言运用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和掌握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汉语中的碎片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