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三秋意思】“隔三秋”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久未见面或感情变淡。这个词语虽然听起来像是“隔了三个秋天”,但实际上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时间跨度,而是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一种情感上的距离。
一、
“隔三秋”最早出自《诗经·王风·采葛》中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里的“三秋”指的是三个季节,即九个月,用来形容对某人的思念之深。后来,“隔三秋”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或者长时间没有联系,感情淡化。
在现代汉语中,“隔三秋”多用于描述朋友、恋人、亲人之间因长期不联系而产生的情感疏离。它不仅表达了时间的久远,也隐含着一种失落和遗憾的情绪。
二、表格对比说明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隔三秋 |
| 出处 | 《诗经·王风·采葛》 |
| 原意 | 表达对某人的深切思念(如三月、三秋、三岁) |
| 现代用法 | 形容关系疏远、久未联系、感情变淡 |
| 情感色彩 | 带有失落、遗憾、感慨的情绪 |
| 使用场景 | 朋友、恋人、亲人之间因长时间未联系而产生的距离感 |
| 近义词 | 久未相见、形同陌路、渐行渐远 |
| 反义词 | 经常联系、亲密无间、情谊深厚 |
三、结语
“隔三秋”虽源自古代诗歌,但其内涵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要因为忙碌或疏忽而让彼此的距离越拉越大。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需要用心维系,才能避免“隔三秋”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