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之后是什么年龄称谓】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年龄称谓不仅是对人生阶段的划分,更是一种礼仪和文化的体现。其中,“束发”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通常用来表示男子成年。那么,“束发之后”指的是什么年龄阶段?有哪些相关的年龄称谓呢?
一、
“束发”在古代是指男子将头发束起,象征着成年,一般认为是在15岁左右。因此,“束发之后”通常指15岁以后的年龄段。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年龄的重视,也体现了社会等级与文化传统。
以下是常见的“束发之后”的年龄称谓及其大致对应的年龄范围:
二、表格:束发之后的年龄称谓对照表
年龄阶段 | 称谓 | 大致年龄 | 说明 |
15岁 | 束发 | 15岁 | 男子成年礼,开始进入社会 |
18岁 | 弱冠 | 18岁 |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18岁称弱冠 |
20岁 | 冠 | 20岁 | 正式成年,举行冠礼 |
30岁 | 而立 | 30岁 | 孔子语:“三十而立” |
40岁 | 不惑 | 40岁 | “四十而不惑” |
50岁 | 知天命 | 50岁 | “五十而知天命” |
60岁 | 花甲 | 60岁 | 一个甲子周期,又称“耳顺” |
70岁 | 古稀 | 70岁 | 杜甫诗:“七十古来稀” |
80岁 | 老耄 | 80岁 | 高龄老人 |
90岁 | 期颐 | 90岁 | 《礼记》中称“九十曰期颐” |
三、结语
“束发之后”是古代男子成年的标志,标志着从少年步入青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用不同的称谓来表达人生的不同阶段,这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对生命历程的尊重。了解这些称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内涵与礼仪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