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锋芒毕露造句】“锋芒毕露”是一个常用成语,意思是人的才干或锐气完全显露出来,常用于形容人有才华、有个性,但有时也可能带有贬义,表示过于张扬、不够含蓄。在日常写作或口语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下面是对“锋芒毕露”的总结性解释,并结合实际例句进行说明: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锋芒毕露 |
拼音 | fēng máng bì lù |
含义 | 比喻人的才干或锐气完全显露出来,也指人性格外露、不藏锋。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表现突出,有时带贬义。 |
近义词 | 崭露头角、锋芒外露、出类拔萃 |
反义词 | 藏锋守拙、韬光养晦、含而不露 |
二、造句示例
例句 | 用途说明 |
他在会议上锋芒毕露,提出的意见很有见地。 | 表扬其表现积极、有见解。 |
小王年纪轻轻就锋芒毕露,令人刮目相看。 | 赞美其才华横溢、潜力大。 |
这位新来的同事总是锋芒毕露,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 批评其过于张扬、缺乏谦逊。 |
他虽然锋芒毕露,但并没有因此而遭到排挤。 | 描述一种客观现象,强调个人能力受认可。 |
在团队合作中,过于锋芒毕露可能会引起他人不满。 | 提醒注意人际关系的处理。 |
三、使用建议
1. 根据语境判断褒贬:在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中,“锋芒毕露”更常被理解为褒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带有贬义,需注意上下文。
2. 避免滥用:若频繁使用,容易显得语言单调,建议搭配其他成语或词汇丰富表达。
3. 注意语气:如果想表达批评意味,可以用“锋芒外露”等近义词替代,语气更自然。
通过合理运用“锋芒毕露”,可以让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在不同的语境中,它既可以是赞美,也可以是提醒,关键在于把握好使用的分寸与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