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安的意思和造句】“苟且偷安”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不思进取,只求暂时安稳,而不愿面对现实、积极改变。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强调的是缺乏远见和责任感。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苟且偷安 |
拼音 | gǒu qiě tōu ān |
含义 | 指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长远的后果;形容人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苟安一时,终失天下。” |
近义词 | 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因循守旧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
二、成语用法
“苟且偷安”多用于描述人的态度或行为,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的人或群体。它既可以作谓语,也可以作宾语。
- 作谓语:他整日苟且偷安,毫无上进心。
- 作宾语:公司不能一味苟且偷安,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三、典型例句
例句 | 说明 |
他在工作中总是苟且偷安,从不主动承担责任。 | 描述一个人工作态度消极,缺乏责任感。 |
虽然目前形势稳定,但若继续苟且偷安,未来可能面临更大危机。 | 强调长期不作为的潜在风险。 |
国家不应苟且偷安,应积极应对挑战,谋求发展。 | 用于国家层面,表达对未来的担忧与期望。 |
四、使用建议
1. 适用场合:适用于正式或半正式的书面语,如文章、演讲、评论等。
2. 语气色彩:带有批评意味,不适合用于表扬或鼓励他人。
3. 搭配对象:通常用于描述个人、组织或国家的行为方式,强调其消极面。
五、总结
“苟且偷安”是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成语,提醒人们不要沉迷于眼前的安逸,而忽视了未来的挑战。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唯有不断进取、积极应对,才能避免被淘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苟且偷安”的心态,培养长远眼光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