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却嫌春色晚全诗翻译】一、
《白雪却嫌春色晚》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为:
>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描绘的是早春时节,雪片纷纷扬扬地飘落,仿佛对春天的到来感到不满,于是“故意”穿过庭院中的树木,化作飞舞的花瓣。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白雪以情感和意志,表达了对春天迟迟不来的一种微妙情绪。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又带有诗人主观的情感投射,展现了唐诗中常见的含蓄与哲思。
二、全诗翻译与解析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白雪却嫌春色晚 | 白雪却觉得春天来得太迟 | 诗人用拟人手法,将白雪比作一个有情感的主体,表现出对春天迟迟未到的不满。 |
故穿庭树作飞花 | 所以穿过庭院的树木,化作飞舞的花瓣 | “作飞花”既是对雪花形态的比喻,也暗示了春天即将到来的迹象。 |
三、诗歌背景与风格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多豪放、雄浑,但此诗却展现出一种细腻、婉约的风格。这种反差体现了他诗歌创作的多样性。
“白雪却嫌春色晚”一句,不仅写景,更寄托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与对自然规律的思考。诗中虽无直接抒情,但通过“嫌”字,传达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期待。
四、总结
《白雪却嫌春色晚》是一首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的诗作。它以自然景象为载体,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期盼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通过对白雪的拟人化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是唐代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如需进一步了解岑参的其他作品或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可继续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