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的计名都有哪些】在中国古代兵法中,"三十六计"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策略著作,其内容不仅用于军事战争,也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商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博弈与应对。"三十六计"并非出自某一部具体的古籍,而是后人根据古代战争经验总结归纳出的36种战术策略。这些计策名称简洁有力,富有智慧,至今仍被人们广泛引用。
以下是对“三十六计”的计名进行的整理与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策略。
一、三十六计计名总结
序号 | 计名 | 简要说明 |
1 | 背水一战 | 在绝境中奋力一搏,激发最大潜能 |
2 | 围魏救赵 | 攻打敌方薄弱环节以解围 |
3 | 声东击西 | 用虚假动作迷惑敌人,实则攻击另一方向 |
4 | 以逸待劳 | 保持体力,等待敌人疲惫后再出击 |
5 | 无中生有 | 制造假象,使敌人陷入被动 |
6 | 顺手牵羊 | 在对方不注意时趁机得利 |
7 | 金蝉脱壳 | 以假象诱敌,自身悄然撤退 |
8 | 混水摸鱼 | 在混乱中获取利益 |
9 | 空城计 | 以虚张声势吓退敌人 |
10 | 苦肉计 | 自己受苦以骗取敌人信任 |
11 | 连环计 | 设下多层陷阱,层层相扣 |
12 | 釜底抽薪 | 直接断敌根本,使其无力再战 |
13 | 欲擒故纵 | 先放松控制,再一举擒获 |
14 | 抛砖引玉 | 用小利引诱敌人暴露弱点 |
15 | 假道伐虢 | 借道他国而攻其邻国 |
16 | 偷梁换柱 | 以假代真,暗中替换 |
17 | 指桑骂槐 | 借题发挥,间接批评他人 |
18 | 拾人牙慧 | 借用他人之言,冒充己见 |
19 | 反客为主 | 转化局势,掌控主动权 |
20 | 走为上计 | 无法取胜时选择撤退 |
21 | 声威震慑 | 通过威慑力让对手不敢轻举妄动 |
22 | 鸿门宴 | 设下圈套,诱敌入局 |
23 | 假戏真做 | 表面假装,实际实施计划 |
24 | 暗度陈仓 | 借口掩护,秘密行动 |
25 | 以少胜多 | 凭借智谋战胜数量上的劣势 |
26 | 调虎离山 | 引诱敌人离开老巢 |
27 | 借刀杀人 | 利用第三方力量打击敌人 |
28 | 以火攻敌 | 用火攻破坏敌方物资或士气 |
29 | 乘虚而入 | 在敌人虚弱时发动进攻 |
30 | 以退为进 | 表面退让,实则积蓄力量 |
31 | 一石二鸟 | 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
32 | 破釜沉舟 | 绝地求生,背水一战 |
33 | 两面三刀 | 表里不一,玩弄手段 |
34 | 拖刀计 | 故意示弱,诱敌深入 |
35 | 假途灭虢 | 借道灭敌,表面是帮助实则是消灭 |
36 | 暗中观察 | 不露声色,静观其变 |
二、结语
三十六计不仅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更是现代人处理复杂问题的重要参考。每一条计策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可以用于战场,也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博弈场景。了解并掌握这些计策,有助于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灵活地应对。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计策的具体出处或历史背景,可查阅《孙子兵法》及相关历史文献,以获得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