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胆颤心惊的解释】“胆颤心惊”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人在遇到危险、紧张或害怕的事情时,内心极度恐惧、害怕到连胆子都发颤,心脏也感到惊慌。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面对突发状况、重大危机或令人不安的情景时的心理状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形容非常害怕,内心极度恐慌 | 多用于描写心理状态,常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胆颤心惊”并非出自古代典籍,而是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的成语。它由“胆颤”和“心惊”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指身体的颤抖和内心的惊恐,整体表达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在日常使用中,“胆颤心惊”可以用来形容:
- 遇到突发事件时的惊吓
- 面对危险时的恐惧
- 对未知事物的担忧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心惊胆战、惊慌失措、提心吊胆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泰然自若 |
四、使用示例
1. 他看到那场车祸现场,吓得胆颤心惊,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2. 听到这个消息后,她顿时胆颤心惊,连忙找人商量对策。
3. 虽然事情很紧急,但他依然镇定自若,没有表现出胆颤心惊的样子。
五、总结
“胆颤心惊”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表达人在极度恐惧时的心理反应。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还能准确传达出人物的情绪状态。在写作和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让语言更加丰富和贴切。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胆颤心惊”这一成语的意义、用法及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