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翻译】《强项令》是出自《后汉书·王符传》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讲述了东汉时期一位名叫董宣的官员,因刚正不阿、不畏权贵而受到百姓爱戴的故事。该文通过董宣与湖阳公主的冲突,展现了他坚持原则、不屈服于权势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气节与操守。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篇古文,以下是对《强项令》原文的翻译及,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原文摘要
《强项令》讲述的是董宣在担任洛阳令期间,面对权贵势力,毫不退让,最终赢得百姓尊敬的故事。文中通过董宣拒绝向湖阳公主低头、坚持执法的情节,突出其“强项”(即刚直不阿)的性格特点。
二、翻译与
| 原文 | 翻译 | |
| 董宣,字少平,南阳人也。 | 董宣,字少平,是南阳人。 | 介绍董宣的身份和籍贯。 |
| 为洛阳令,时人谓之“强项令”。 | 他担任洛阳令时,人们称他为“强项令”。 | “强项令”意为刚直不阿的县令。 |
| 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 湖阳公主的奴仆白天杀人,藏在公主家中,官吏无法抓到。 | 描述案件背景,显示权贵包庇罪犯。 |
| 宣乃敕吏,缚其奴,于公主前,拔剑击之。 | 董宣于是命令官吏,将奴仆绑起来,在公主面前用剑击打。 | 董宣当众惩治罪犯,表现出坚定立场。 |
| 主怒,谓宣曰:“汝何敢触我家?” | 公主生气地说:“你怎敢触犯我家?” | 公主对董宣的行为表示不满。 |
| 宣曰:“天子使臣为洛阳令,非为公主。” | 董宣说:“天子让我做洛阳令,不是为了公主。” | 强调职责所在,不为权贵所动。 |
| 主曰:“吾闻之,贤者可杀,不可辱。” | 公主说:“我听说,贤者可以杀,但不可侮辱。” | 公主试图以礼相待,避免冲突。 |
| 宣曰:“夫为吏,奉法不阿,死无所恨。” | 董宣说:“作为官吏,奉公守法,不偏不倚,死也没有遗憾。” | 表达自己坚守法律的决心。 |
| 主乃止。 | 公主于是作罢。 | 最终公主未再追究。 |
三、文章主旨
《强项令》通过董宣的事迹,赞扬了他不畏权贵、公正执法的高尚品格。文章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权贵与平民之间的矛盾。董宣的形象成为后世推崇的清官典范。
四、总结
《强项令》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古代散文,它不仅展示了董宣刚正不阿的个性,也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法律之间的张力。通过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士人对于正义与责任的坚守。
| 项目 | 内容 |
| 文章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 主人公 | 董宣 |
| 核心精神 | 刚正不阿、奉法不阿 |
| 故事主题 | 权力与法律的冲突 |
| 人物评价 | 清官典范,受百姓敬仰 |
| 现实意义 | 弘扬法治精神,倡导公平正义 |
如需进一步探讨《强项令》的历史背景或文学价值,可继续深入研究相关史料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