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相毕露的意思】“凶相毕露”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行为或态度上表现出极端的凶狠、残暴或恶劣的本性,通常是在原本隐藏得很好时突然暴露出来。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或描述某些人或事件中显露出的不良本质。
一、成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凶相 | 指凶恶的表情或行为 |
毕露 | 完全显露、暴露 |
整体含义:
指一个人隐藏的凶恶本性或恶劣行为被完全暴露出来,往往带有强烈的负面评价。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该成语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历史小说或民间故事中,如《水浒传》等。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中,形容某人或某事在关键时刻暴露了其真实面目。 |
语法结构 | 动宾结构,主语通常是人或事物,谓语为“显露”。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原形毕露、恶相毕现、显露真面目 |
反义词 | 表里如一、虚怀若谷、藏而不露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人物性格 | 那个老板平时看起来挺温和,但一旦遇到利益冲突,就凶相毕露。 |
批评社会现象 | 某些黑社会成员在犯罪后凶相毕露,令人发指。 |
影视作品评论 | 这部电影中的反派角色在关键时刻凶相毕露,让观众大感意外。 |
五、注意事项
- 语气强烈: 使用时要注意场合,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冒犯。
- 适用对象: 多用于描述负面人物或行为,不宜用于中性或正面情境。
- 情感色彩: 具有明显的贬义,需谨慎使用。
总结
“凶相毕露”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关键时刻暴露了其凶狠、恶劣的本质。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了解其含义、用法及适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思想,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