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颜婢膝是什么意思】“奴颜婢膝”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他人过分恭敬、卑躬屈膝,没有自尊和骨气。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常用于批评那些在权力面前失去自我、一味讨好别人的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奴颜婢膝 |
拼音 | nú yán bì xī |
出处 | 出自《宋史·岳飞传》:“帝曰:‘卿忠孝,朕知之。’飞曰:‘臣有大功,不敢居。’帝曰:‘卿不欲为宰相乎?’飞曰:‘臣愿为将。’帝曰:‘卿不欲为宰相,是欲为奴颜婢膝者耶?’” |
含义 | 形容人毫无骨气,对权贵或上级极度奉承、低头哈腰。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贬义词,常用于批评人的行为。 |
近义词 | 奉承拍马、阿谀奉承、低三下四 |
反义词 | 刚正不阿、威武不屈、傲骨铮铮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奴颜婢膝”最早出现在宋代的历史文献中,原意是指像奴仆一样低头弯腰、跪拜行礼。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形容人格低下、丧失尊严的贬义表达。
在古代,这个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放弃原则、迎合权贵的人。如今,它依然广泛用于文学、影视、新闻报道等场合,用来批判缺乏独立人格、盲目服从权威的现象。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某人无骨气 | “他为了升官,竟然对上司奴颜婢膝,真是让人看不起。” |
描述历史人物 | “南宋时期,许多官员为了保命,对金国统治者奴颜婢膝。” |
文学作品描写 | “他虽身处逆境,却始终不肯奴颜婢膝,保持了自己的一身正气。” |
四、总结
“奴颜婢膝”是一个具有强烈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权力时表现出极端的谦卑与顺从,失去了应有的尊严和立场。这个成语不仅在古代被用来批评无骨气的人,在现代社会中也常用于警示人们要坚守人格底线,不轻易向强权低头。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出处和使用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文化的深度,并在日常交流中更加准确地运用这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