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是什么意思】“危言危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宪问》:“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言而逊行。’”意思是: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说话要正直,行为也要端正;而在国家混乱时,虽然说话仍要正直,但行动上要谨慎退让。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或混乱局面时,敢于直言不讳、坚持原则,同时在行动上保持谨慎和理智,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一、
“危言危行”强调的是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对言行的合理把握。它不仅仅是“说话正直”,更包括“行为端正”,是一种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自我操守与智慧的态度。这一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也包含了“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智慧。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危言危行 |
出处 | 《论语·宪问》 |
字面意思 | 危:正直、端正;言:言语;行:行为。 |
深层含义 | 在国家政治清明时,说话正直,行为端正;在国家混乱时,说话正直,行为谨慎。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在不同社会环境下,保持正直与谨慎的态度。 |
延伸意义 | 表达一种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具备审时度势的能力。 |
现代应用 | 多用于评价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守良知、不随波逐流的人。 |
用法示例 | “他在公司内部腐败严重的情况下,依然敢于发声,是典型的危言危行。” |
通过了解“危言危行”的含义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既不失原则,又能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