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什么意思】“功成身退”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道德经》中的“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意思是:当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或取得了成功之后,应该主动退出,不居功自傲,不贪图权位。这一理念体现了道家思想中“无为而治”和“知足常乐”的精神。
一、成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功成 | 完成了任务,取得了成就 |
身退 | 主动退出,不再参与 |
总体意思 | 成功后主动退出,不恋权位 |
二、出处与背景
-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 背景:老子主张顺应自然,反对过度追求名利。他认为人应懂得适可而止,避免因过度进取而招致祸患。
三、引申意义
意义 | 解释 |
低调做人 | 成就之后不炫耀,保持谦逊 |
知进知退 | 明白何时该前进,何时该退让 |
避免祸端 | 不贪图名利,减少不必要的纷争 |
传承精神 | 为后来者腾出空间,促进团队发展 |
四、现实应用
在现代职场或生活中,“功成身退”可以理解为:
- 领导层:完成阶段性目标后,主动让位给新人。
- 创业者:企业稳定后,选择退出管理岗位,专注其他领域。
- 员工:完成项目后,不抢功劳,尊重他人成果。
五、名人案例
人物 | 事例 | 体现精神 |
姜子牙 | 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归隐山林 | 功成身退,淡泊名利 |
诸葛亮 | 三国时期辅佐刘备建立蜀汉,病逝五丈原 | 尽忠职守,未贪权位 |
范蠡 | 协助越王勾践复国后,弃官经商 | 有智慧地选择退场 |
六、总结
“功成身退”不仅是古代道家的处世哲学,也是一种高明的人生智慧。它强调的是:成功之后,不是继续追逐权力和名誉,而是懂得适时退出,保全自己,也为他人留下空间。这种态度,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