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唐杜甫古诗】《登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公元767年,当时杜甫已年近花甲,漂泊西南,生活困顿。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全诗通过登高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壮志难酬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诗歌
《登高》全文如下: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以秋天为背景,描绘了登高时的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首联写景,颔联写景中含情,颈联转入抒情,尾联则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二、诗歌内容分析表
内容部分 | 原文 | 释义 | 情感表达 |
首联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秋风猛烈,天空高远,猿猴啼叫凄凉;水洲清澈,沙滩洁白,鸟儿盘旋飞回 | 点明季节,渲染萧瑟氛围,奠定全诗悲凉基调 |
颔联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落,江水奔流不息 | 表现时间流逝、自然永恒,暗含人生短暂之感 |
颈联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在漫长的秋天里常常漂泊在外,年老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 抒发漂泊之苦、孤独之感,体现人生艰难 |
尾联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困难和怨恨使白发增多,潦倒中刚刚停止饮酒 | 表达对人生坎坷的不满与无奈,情感达到高潮 |
三、艺术特色
1. 对仗工整:全诗四联皆对仗严谨,尤其是颔联“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萧萧下”对“滚滚来”,节奏感强,意境开阔。
2. 情景交融:诗中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紧密结合,借景抒情,情景相生。
3. 语言凝练:用词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如“萧萧”“滚滚”等叠字的运用,增强了画面感和节奏感。
4. 思想深刻: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悲凉情绪,也反映了时代动荡下的士人情怀,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四、结语
《登高》不仅是杜甫晚年诗作的代表,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它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后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杜甫的文学才华,也能体会到他对人生的深切思考与对社会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