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洋洋的汉语大词典】“懒洋洋”这个词,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却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个形容词,还常被用来描述一种状态、情绪或性格特征。在《汉语大词典》中,“懒洋洋”一词的解释和用法也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一、词语概述
“懒洋洋”是一个汉语口语中常见的形容词,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因缺乏活力、精力不足而显得慵懒、无精打采的状态。它带有一种轻松、随意甚至有些无奈的语气,常见于日常对话中。
二、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含义 | 用法举例 |
懒洋洋 | lǎn yáng yáng | 形容词 | 形容人或动物懒散、无精打采的样子 | 他整天懒洋洋地躺在床上。 |
懒洋洋地 | lǎn yáng yáng de | 副词 | 表示动作缓慢、不积极 | 他懒洋洋地走着,好像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
三、相关表达与近义词
近义词 | 含义 | 例句 |
懒散 | 不积极、不认真 | 他工作懒散,经常迟到。 |
无精打采 | 精神不振 | 她今天无精打采,似乎心情不好。 |
酩酊 | 多用于形容醉酒状态,也可引申为精神恍惚 | 他喝得酩酊大醉,走路都摇摇晃晃。 |
四、文化背景与使用场景
“懒洋洋”一词在汉语中多用于描述人的状态,尤其是在闲暇时或体力不支时。它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有时是调侃,有时是同情。例如:
- 家庭场景:孩子放学回家后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表示疲惫。
- 职场场景:员工在下午三点后变得懒洋洋,工作效率下降。
- 动物描写:猫儿懒洋洋地晒太阳,表现出悠闲自在的状态。
五、总结
“懒洋洋”虽是一个简单的词语,但在汉语中却有着广泛的使用场景和丰富的语义层次。它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描述,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通过了解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懒洋洋 |
含义 | 形容懒散、无精打采的状态 |
词性 | 形容词/副词 |
用法 | 描述人或动物的状态 |
近义词 | 懒散、无精打采、酩酊 |
文化意义 | 反映生活节奏与情绪表达 |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懒洋洋”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同时也感受到汉语语言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