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资讯 > 正文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
发布时间:2025-02-26 03:44:46编辑:沈克瑗来源:网易
中秋节,又称月圆节、秋夕、八月节等,是中国及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华人聚居地区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月亮圆满明亮,象征着团圆和美满。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喜欢借中秋之月抒发情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几首描绘中秋月色与思乡之情的诗歌中,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深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通过描写月夜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其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表达了人们希望亲人朋友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月光的美好愿望。
【中秋月】
(唐)李峤
盈缺青冥外,东风吹绿苔。
婵娟昨夜满,皎洁此时来。
玉露生寒气,金波动远台。
谁怜独不见,坐对一轮开。
唐代诗人李峤的《中秋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之美,用“盈缺青冥外”形容月亮从初升到圆满的过程,形象生动。诗中还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绪,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中秋佳节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人们对团圆、和谐生活的向往。每当月圆之时,无论是身处何方,人们都会抬头望向那轮明亮的圆月,心中涌动着对家人团聚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