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自词语解释】在汉语中,“兀自”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语,常用于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它虽然不常见于日常口语,但在特定语境下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以下是对“兀自”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解释
“兀自”是汉语中的一个副词,表示“独自地、自己地、擅自地”的意思。通常用来描述某人独自做某事,不依赖他人,也不受外界干扰。有时也带有“固执地、一味地”的意味,强调行为的独立性或固执性。
- 基本含义:独自、自己、擅自
- 情感色彩:中性偏消极(视语境而定)
- 使用场合:多见于书面语、文学作品、古文或正式文体中
二、用法与例句
| 用法 | 释义 | 例句 |
| 表示独自行动 | 自己一个人做某事 | 他兀自走在山路上,没人陪他。 |
| 表示固执地做某事 | 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劝 | 她兀自坚持自己的决定,不肯妥协。 |
| 表示擅自行动 | 没有经过允许就做了某事 | 他兀自离开公司,没有请假。 |
三、与其他类似词语对比
| 词语 | 含义 | 与“兀自”的区别 |
| 自己 | 自我、自身 | 更强调主体身份,无“擅自”之意 |
| 单独 | 独自一人 | 多用于状态描述,不带主观意愿 |
| 自顾 | 自己照顾自己 | 强调自我负责,但不如“兀自”常用 |
四、总结
“兀自”是一个具有文化色彩和文学性的词语,适用于需要强调“独自”或“固执”行为的语境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写作中仍有一定价值。理解其含义及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对比,可以对“兀自”这一词语有一个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