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典故(10月14日我不杀伯仁的典故)

2023-10-18 03:45:17 来源: 用户:霍士仪 

大家好,我是华网在线火狐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典故,10月14日我不杀伯仁的典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一句谚语,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杀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晋书·列传三十九》记载: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字伯仁)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我不杀伯仁的典故

典故出自: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是一句著名的千古谚语,充满懊悔与痛心。谚语彰显的智慧与情感,给后世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如今我们也常会引用此典故来表情达意思。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出自《晋书.列传三十九》,意思是: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杀死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杀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